船舶起重与吊装设备主要包括起重机(如克令吊、吊杆起重机)、绞车、吊索具(如钢丝绳、吊钩、卸扣)等。这些设备在船舶货物装卸、设备吊运等操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起重机通过起升、变幅、回转等动作实现货物的吊运;绞车用于牵引和提升重物;吊索具则是连接重物与起重设备的关键部件。
金属结构检查
外观检查:定期(如每月)检查起重机的金属结构部分,包括臂架、塔身、转台等。查看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变形、裂缝、腐蚀等情况。对于腐蚀部位,要使用测厚仪测量壁厚,确保其厚度不低于安全标准。例如,起重机臂架的关键部位壁厚减少超过原厚度的 10% 时,可能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。
连接部位检查:检查金属结构的连接螺栓、焊缝等。螺栓应无松动、脱落,焊缝无裂纹、气孔等缺陷。对于高强度螺栓,要定期检查其预紧力是否符合要求,可以使用专用的扭矩扳手进行抽检。
机械传动系统检查
齿轮检查:检查起重机的齿轮箱中的齿轮,查看齿面是否有磨损、点蚀、胶合等情况。通过听声音、观察润滑油中的金属屑等方式来初步判断齿轮的磨损程度。定期(如每半年)更换齿轮箱的润滑油,并对油样进行分析,以确定齿轮的磨损状况。
制动器检查:制动器是起重机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。检查制动器的制动片厚度,当制动片磨损到规定的厚度(如剩余厚度小于原厚度的 1/3)时,应及时更换。同时,检查制动轮的表面是否有油污、磨损等情况,确保制动器的制动性能良好。测试制动器的制动力矩,应符合设备的设计要求。
联轴器检查:检查联轴器的连接情况,包括弹性元件是否老化、磨损,螺栓是否松动等。对于有润滑要求的联轴器,要检查润滑情况,确保其正常工作。
电气系统检查
电气设备检查:检查起重机的电机、控制器、限位开关等电气设备。电机应无异常发热、振动,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。使用绝缘电阻表定期(如每年)测量电机的绝缘电阻,一般不应低于 0.5 兆欧。控制器的操作应灵活、可靠,限位开关应能正常工作,确保起重机的动作在安全范围内。
电气线路检查:检查电气线路的敷设是否符合要求,电线电缆是否有破损、老化、短路等情况。对于露天使用的起重机,要特别注意电气线路的防水、防潮措施是否有效。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绝缘测试,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复。
液压系统检查(适用于液压起重机)
卷筒检查
刹车装置检查
传动部件检查
钢丝绳检查
吊钩检查
卸扣检查
金属结构维修
变形修复:对于轻微的金属结构变形,可以采用机械矫正或火焰矫正的方法。机械矫正使用千斤顶、压力机等设备施加外力进行矫正;火焰矫正则是利用火焰加热变形部位,使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变形,恢复到原来的形状。矫正后,要对结构进行探伤检查,确保无新的裂纹产生。
裂缝修复:对于金属结构上的裂缝,首先要确定裂缝的长度、深度和走向。对于表面裂缝,可以采用打磨去除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部分,然后进行补焊。补焊时要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,确保焊接质量。对于贯穿性裂缝或深度较大的裂缝,可能需要在裂缝两端钻孔止裂,然后采用加强板或更换部分结构的方式进行修复。
腐蚀维修:对于腐蚀较轻的部位,可以进行除锈、涂漆等防腐处理。如果腐蚀导致壁厚减薄严重,需要更换腐蚀的部分结构。在更换时,要确保新结构的材料、尺寸和连接方式与原结构一致。
机械传动系统维修
齿轮维修:对于齿面磨损较轻的齿轮,可以采用研磨、修形等方法恢复齿面的精度。如果磨损严重或出现点蚀、胶合等损坏,应更换齿轮。在安装新齿轮时,要注意齿轮的啮合精度,通过调整中心距、轴向定位等方式保证良好的啮合。
制动器维修:当制动片磨损需要更换时,要选择与原制动片性能相同的产品,按照规定的安装程序进行安装。制动轮表面有油污时,要进行清洗;如果磨损严重,应进行车削加工或更换。对于制动器的制动弹簧,要检查其弹性是否符合要求,如有松弛或损坏,应及时更换。
联轴器维修:如果联轴器的弹性元件老化或磨损,更换弹性元件。对于联轴器的连接螺栓松动,要重新拧紧并检查拧紧力矩。如果联轴器的轴孔磨损,可采用镀铬、镶套等方法进行修复。
电气系统维修
液压系统维修(适用于液压起重机)
卷筒维修
刹车装置维修
传动部件维修
钢丝绳维修
吊钩维修
卸扣维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