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舶舱壁是船舶内部的重要结构,用于分隔不同的舱室,如货舱、机舱、生活区等。它能够防止火灾、水淹等事故在舱室之间蔓延,增强船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同时,良好的舱壁密封性能对于保证船舶的水密性和气密性功能至关重要,这直接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货物的完整性。
水密性要求
气密性要求
表面检查
水压测试
测试准备:在进行水压测试之前,需要将待测试的舱室与其他舱室进行有效的隔离,关闭所有与该舱室相连的阀门、开口等。在舱室内安装足够数量的压力传感器和水位计,以准确测量压力和水位变化。同时,要确保舱室的排水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,以便在测试结束后及时排水。
测试过程:向测试舱室缓慢注水,使水位逐渐上升,同时观察压力变化。根据船舶设计要求,将舱室内的水压升高到规定的试验压力(一般为设计压力的 1.2 - 1.5 倍),并保持一定的时间(如 30 分钟 - 1 小时)。在保压过程中,检查舱壁是否有渗漏现象,观察压力和水位是否稳定。如果压力下降明显或发现有渗漏点,说明舱壁的水密性存在问题。
注意事项:在进行水压测试时,要注意安全,防止舱室因压力过高而发生结构损坏。同时,测试结束后要及时排水,并对舱室进行干燥处理,避免舱壁和设备受到腐蚀。
气密测试
测试准备:与水压测试类似,首先要将测试舱室与其他舱室隔离,关闭所有开口。在舱室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和气体泄漏检测设备,如肥皂水溶液涂抹装置或气体检测仪。确保舱室内的通风系统关闭,以保持测试环境的气密性。
测试过程:向舱室内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(如压缩空气),使舱室内的气压达到规定的试验压力。然后使用肥皂水溶液涂抹在焊缝、连接部位等可能泄漏的地方,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。也可以使用气体检测仪在舱室周围检测是否有气体泄漏。如果发现有气泡产生或气体检测仪报警,说明舱壁存在气密缺陷。
注意事项:气密测试所用的气体要符合安全要求,避免使用易燃易爆气体。在测试过程中,要注意防止舱室内压力过高导致危险。如果是油舱或化学品舱进行气密测试,测试后要对舱室进行通风处理,确保安全。
原理
检测过程
表面缺陷修复
内部缺陷修复
确定缺陷位置和范围:当通过超声波检测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发现焊缝内部存在缺陷时,要准确确定缺陷的位置、深度和范围。可以通过标记、绘图等方式记录缺陷信息。
清除缺陷部分:根据缺陷的情况,采用碳弧气刨、机械钻孔等方法将缺陷部分清除。在清除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对周围正常的焊缝和舱壁造成损伤。
重新焊接:清除缺陷后,对坡口进行清理和打磨,然后进行重新焊接。焊接完成后,再次进行无损检测,确保焊缝内部缺陷得到有效修复。
旧密封材料拆除
表面处理
新密封材料安装
橡胶密封条安装:对于橡胶密封条,将其按照正确的尺寸和形状裁剪好,然后在其表面涂抹适量的密封胶,将密封条安装在舱壁的连接部位,确保密封条与舱壁紧密贴合,无褶皱或间隙。在安装过程中,可以使用专用工具(如橡胶锤)进行辅助安装,使密封条安装牢固。
密封胶涂抹:如果使用密封胶进行密封,在处理好的表面上均匀地涂抹密封胶。涂抹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,一般为几毫米厚。在涂抹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密封胶中混入气泡,影响密封效果。涂抹完成后,按照规定的固化时间和条件让密封胶充分固化。
腐蚀损坏修复
确定腐蚀范围和程度:通过目视检查、测厚仪测量等方法确定舱壁板材的腐蚀范围和程度。对于局部腐蚀较轻的区域,可以采用除锈、补焊、涂漆等方法进行修复。
除锈处理:使用除锈工具(如喷砂设备、电动钢丝刷等)将腐蚀区域的锈层清除干净,露出金属基体。在除锈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除锈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碎屑对其他舱室造成污染。
补焊修复:对于因腐蚀而导致板材厚度减薄的区域,根据减薄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。如果减薄程度较轻,可以采用堆焊的方法恢复板材厚度;如果减薄程度较重,可能需要更换局部的板材。补焊后,对补焊区域进行打磨和探伤检测,确保修复质量。
涂漆防护:在修复完成后,对修复区域及周围的舱壁表面进行涂漆防护。选择合适的防腐漆,按照涂漆工艺要求进行涂抹,一般需要涂抹多层漆,以增强防腐效果。
板材局部更换
切割损坏部分:当舱壁板材局部损坏严重,无法通过补焊等方法修复时,需要进行局部更换。首先,使用切割工具(如火焰切割、等离子切割等)将损坏的板材部分精确地切割下来,注意切割过程中要避免对周围正常的板材造成热影响和结构损伤。
新板材安装:根据切割下来的板材尺寸和形状,准备好新的板材。在安装新板材之前,对板材的连接部位进行处理,如开坡口、打磨等。然后,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将新板材安装到舱壁上,确保连接牢固。安装完成后,对新安装的板材进行焊接质量检测和密封性能测试。